当前位置: 首页 > 网店出售 > 京东商城出售

你还敢相信网购的“好评”吗?

时间:2023-03-13 20:57:24 京东商城出售 我要投稿
2675.jpg

商家喜欢宣传自己是可以理解的。但由于网购具有“看得见、摸不着、试不着”的特点,买家的消费决策会更依赖于其他买家的购物评价。然而现在很多卖家却动起了歪脑筋,通过虚假交易来购买好评,短时间内迅速提升排名。这种被称为“刷单”的行为是如何运作的?对网商环境有哪些不好的影响?如何有效整改?请看本报记者的调查。

“买之前看看用户的评价,都说质量特别好。可以打开快递盒,根本吃不下!”云南昆明的大学生曹一鸣最近在淘宝上买了一盒玫瑰花糖,却发现盒子里的所有糖块都粘在了一起,糖纸散落在一边。“离图太远了,连糖纸都没包。有多不健康。但是对方说卖的菜不退!”

让小草不能理解的是,这家店在淘宝同类商家中排名第一,销量和评分都很高,大部分用户都给出了好评。“我以前在网上看销量、评分和用户评价来选择商品,这些信息真的越来越不靠谱了。”曹一鸣说。

与小草相比,经常在网上购物的山东潍坊白领邱阳已经习惯了“刷单”。她还总结了一些区分“刷单”的网购技巧:“如果每个评价都是一两百字,还配有图片。这家店不可信。如果不是卖家要求,有多少人会用图片写这么长的评价?连措辞和语气都一模一样。”此外,短时间内追加评价、评价内容空洞、不直接描述商品都是她判断“刷单”的依据。

刚从福建厦门某大学毕业的林思思告诉记者,为了避免被虚假评价欺骗,她在网上购物时会尽量选择几家固定的商店。在陌生的网店购物时,她也会利用淘宝的“问大家”功能,直接询问之前买过这款商品的顾客,以获得最真实的评价。

“在网购环境下,由于信息不对称程度较大,消费者在决策时只能依靠外部信息,即销量、评价等数据进行判断。”厦门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副教授张耕表示,“刷单”行为扭曲了消费者的判断依据,诱导其做出错误决策,必然会极大影响消费者的网购体验。

现实中,“刷单”行为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,也严重扰乱了网商的经营秩序,甚至形成了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恶性循环。

山东济南的黄女士开了半年多的母婴店,生意一直不太好。“同样品牌和质量的母婴产品,有的店贵很多,但销量更高。我敢说他们都是通过‘刷’增加了关注度,但我没有证据,没法举报。”黄女士说,现在的网商中,“刷单”是公开的秘密,特别是新开的店铺。为了在短时间内吸引客户,打开市场,“刷单”是最有效的方式。淘宝也推出过直通车、天天特价等促销手段,但实际效果不如“刷单”。

“花几百块买销量和好评,增加店铺的搜索权重,还是很有诱惑力的。”黄女士坦言,自己考虑过“刷单”,但由于淘宝平台的管理和处罚,一直没有付诸行动。

“值得信赖的卖家会因为其他商家的欺诈行为而遭受业绩损失,最终要么退出市场,要么随波逐流。"张庚表示,对于电商平台来说,"刷单"行为使其无法获得可信的第三方数据,无法对网店做出公正的评价,结果会排挤诚信卖家;这样下去,消费者将不再信任网购平台,最终网购市场将成为一个有缺陷的市场

随着“刷单”对网购的影响越来越大,一些电商平台也采取技术手段打击“刷单”行为。但为什么这种行为会反复出现,甚至愈演愈烈?为了摸清“刷单”交易的流程,笔者以大学生的身份加入了某“刷单”平台。

在新浪微博,笔者搜索关键词“淘宝刷单”,发现以“网上兼职”、“淘宝刷单”为名的微博铺天盖地。笔者随机选择了一家,与对方取得了联系。对方告诉我,如果想做网上兼职,首先要成为平台的会员。三级会员分别对应33、66、99元的入场费。不同级别有不同类型的兼职工作及其报酬。

将会员费转给客服33元后,笔者被拉进了一个名为“孙群交流群1”的QQ群,此时已有近1200名成员,而第二天同一时间,该群已发展到1300多人。

客服告诉笔者,入群后要先接受培训和考核,考核合格后才能“刷单”。所谓的“刷关”培训,其实就是半小时的“刷关”教程视频。这位“老师”在对每一步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演示后,特别强调,严禁和商家刷手、私聊,违反此规定者将被踢出局。

交流群里也有专人负责考核新人。在完成了相应的考核后,笔者终于被拉进了名为“孙淘宝发布群3”的QQ群。

这个群800多人,既有下单的商家,也有接单的刷手。入群不久,有商家发布了一份清单:“天猫电脑远程下单,3心起,仅7周,佣金6,夏季无袖真丝时尚连衣裙,货比三家1分钟,主宝贝5分钟,双倍领取。”

“刷单”的加密信息大致意思是:刷单的商品是“夏季无袖真丝时尚连衣裙”,“刷单”的人至少有三颗淘宝会员的心。在刷单时,他们必须浏览商品页面至少5分钟,同时浏览其他同类商品1分钟以上进行对比。他们还必须点击卖家的店铺和商品才能收藏,刷一次单可以获得6元的。

笔者理解,浏览5分钟、对比1分钟、每周不超过7次的规定,是为了规避淘宝平台的技术监管而采取的措施。

按照商家的要求,笔者在15分钟左右完成了相关操作。把每个步骤的截图发给商家后,商家远程控制支付和交易过程。当天晚上,作者的支付宝账户被支付了6元。三天后,按照约定,作者在网上确认收货,并给商家五星好评。

截至记者发稿时,我第一次加入的交流群已经满了2000人的名额。以“下单”为关键词搜索QQ群,可以找到近400个“刷单群”。此外,很多“刷单”业务会通过YY、QT等社交平台完成,“刷单”行业的实际规模可想而知。

相比淘宝商城卖家隐性的“刷”交易,一些购物平台卖家公开“购买”好评,平台似乎并没有限制卖家“购买”好评。在JD.COM商城,很多第三方卖家会直接把“好评返现”、“晒单后送购物券”等广告语放在商品名称里。产品介绍第一句就注明“好评返现10元”,这款儿童餐具至今获得100%五星好评。

为了防止“刷单”扰乱正常的网购秩序,近年来,监管部门和很多网购平台都加强了这方面的处罚力度。

阿里巴巴集团负责平台管理的公关负责人杨舒表示,阿里巴巴一直坚决反对“刷单”行为,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打击“刷单”。比如“刷单”产生的交易量会被清零,参与“刷单”的双方会被封号、降权。

据报道,今年5月,阿里巴巴联手重庆工商破获亿元“刷单”案,关停运营5年的“刷单”网站“蓝天掌柜网”,数百万“刷单”运行资金被冻结。由于缺乏法律和监管,“刷单”的组织者杨夫妇通过购买搜索引擎关键词、QQ群推广等方式公开招揽业务,广告费高达每月万元。截至案发,已有多个电商平台数千卖家参与,累计从业人数达18万余人。

此前,阿里巴巴也曾打掉上千个“单刷”团队,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,除了行政处罚和网络平台的监管措施,很难追究“单刷”组织者和参与者的其他法律责任。

湖南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蒋认为,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,“刷单”的行为也是违法的。“这是以虚构交易、删除不利评价的形式,为自己或他人提升商业信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。但各种法律法规零散,不够系统,处罚力度不够,缺乏约束力和执行力。只有立法部门完善立法,执法部门严格执行,才能有效遏制‘刷单’行为。”

张庚认为,虽然目前对“刷单”的打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,但在现有的制度和网购环境下,很难杜绝“刷单”。所以要考虑优化排名系统。不再把好评和销量作为排名的唯一依据,而是把诚信和资质作为更重要的参考指标。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,不要轻信商家的好评记录。“在国外,电子商务一般会受到税务部门的严格监管。当出现‘刷单’行为时,首先会被认为是严重的偷税漏税行为。税务部门处罚力度非常大,卖家会付出非常高的违规成本,所以产业链上的大量‘刷单’现象很少出现。”张庚说。

蒋特别提醒,“刷单”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不仅包括“刷单”平台的卖家和组织者,还包括参与其中的“刷手”。如果他们知道是虚假宣传,刷单,也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。